
走讀劇場再現築城記憶「尋找陳星聚」串連臺北城的過去與現在
【記者羅伯特/臺北報導】
為紀念臺北建城140週年,中華河洛暨開漳聖王文化研究會於去年推出「尋找陳星聚」系列活動,以創新的「走讀劇場」形式,結合戲劇演出與導覽解說,帶領民眾探索1884年臺北城市的起點。今年活動擴大規模,規劃「兩條路線、三場戲劇」,分別沿著北城牆(忠孝西路)與南城牆(愛國西路)展開,透過「看戲、漫步、聆聽、分享」的沉浸式體驗,讓參與者深入了解臺北城的歷史與文化脈絡。
1875年清廷因北臺灣地位日益重要,決定在艋舺與大稻埕之間興建臺北城,設置臺北府。然而,建城過程歷經選址爭議、經費困難與戰事干擾,直到第四任臺北知府陳星聚上任後,才真正推動城池興建。他於1882年拍板動工,並在清法戰爭的砲火中完成築城,1884年臺北城正式誕生,成為具有行政意涵的「府城」。然而,陳星聚因長期操勞,於隔年病逝,未能親見城市發展的後續成果。
隨著1895年日治時期的到來,臺北城逐步遭到拆除,昔日城牆已不復存在,僅剩北門孤立於都市街景中,成為歷史的見證者。主辦單位表示,陳星聚的名字與貢獻長期被忽略,歷史記憶中多半只留下沈葆楨、劉銘傳、丁日昌等政治人物的身影,而陳星聚的築城功績則被時代與更耀眼的同代人物掩蓋。
因此,研究會自去年起發起「尋找陳星聚」系列行動,透過走讀劇場的形式,重現臺北城的誕生歷程。今年活動進一步深化內容,設計兩條路線,分別沿著北城牆與南城牆展開,每場活動長達100至120分鐘,每場限額25人,採小規模、多場次方式進行。參與者將在導覽員與劇團的引領下,走訪老城區的重要場域,觀賞三場精心編排的戲劇演出,並透過故事連結當代城市樣貌,走進已消逝的歷史現場,重新聆聽臺北的過去。
活動將於10月1日至11日舉辦八場次,包含英語專場。活動全程使用導覽耳機,維持品質與沉浸感,完成全程走讀者更可獲得限量專屬紀念小物。
9月5日起開放網路報名,額滿截止。
免費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EwVGrZdzNlD-bA1PV10VclunFF90XH1Sbo4vN1HqllD0D7Q/viewform
原始新聞來源 走讀劇場再現築城記憶「尋找陳星聚」串連臺北城的過去與現在 臺灣郵報.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