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學生融入AI世界 竹市載熙國小榮獲「人工智慧教育」績優學校
【民眾新聞網方健龍新竹報導】前身是新竹空軍子弟學校的新竹市立載熙國小,學校週遭社區都是眷村改建,又鄰近新竹空軍基地,「飛機」課程堪稱是竹市校園獨一無二的課程。
近年來載熙國小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教育,結合校訂課程主題「飛行」與「夢想」,設計出一系列融入生活與探究精神的AI課程。學生在課堂中不僅理解人工智慧的核心原理,更能從實作活動中體驗跨域整合的樂趣與價值。優秀的教學設計,榮獲桃竹區唯一「教育部補助中小學校人工智慧教育計畫」績優學校的肯定。
載熙國小校長莊傑志表示,這套課程設計以教育部人工智慧教材「和AI做朋友」為基礎,涵蓋人工智慧簡介、背景知識、機器學習核心技術,並依「基礎、核心、延伸」三層模組建構完整課程架構,基礎模組之「人工智慧大探索」,以生活化的實例與操作,例如撲克牌與水果的分類、生活問題的解決方法等,引導學生進入AI世界,認識基本概念。
莊傑志校長指出,核心模組以「紙飛機」為媒介,設計兩大單元,包括:「監督式學習 × 造型分類」:從分類及決策樹的概念出發,學生利用Google的機器學習平台—Teachable Machine,建立紙飛機的分類模型。親身體驗圖片蒐集、模型訓練以及驗證流程,理解機器學習與演算法的運作方式。
「非監督式學習 × 特徵分群」則打破傳統資訊課的限制,透過實體的紙飛機試射與回收活動,讓學生觀察顏色、造型、落地位置等特徵後實作,進而理解機器如何在無人指示下進行自動分群。
另在延伸模組方面,「機器學習 × micro:bit」:運用智慧感測器,融入機器學習演算法,讓AI應用更貼近生活。「生成式AI × 職業探索」:結合未來職涯發展,帶領學生思考AI如何改變職場樣貌。
載熙學生們對AI課程展現出極高的學習熱忱。五年級曾同學就回饋說,在「非監督式學習」課程中,運用紙飛機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活動,讓他深刻體會到「分群」概念與「特徵識別」之間的密切關係;另一位尤同學則對「監督式學習」印象最深刻,認為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中的車牌識別、商品分類等應用緊密結合,讓原本抽象的AI概念變得具體。
校長莊傑志強調,載熙國小的特色以「飛行」和「夢想」作為核心教學理念,課程設計從歷史脈絡的探索、各式飛行載具的觀察製作,逐步延伸到人工智慧領域。透過動手實踐與深度探究的學習模式,學生不只習得AI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創新思維、批判反思及問題解決等核心素養。載熙國小在AI教育的創新實踐中,真正實現讓學生「學得紮實、理解透徹、思考深入」的教育目標,幫助孩子們勇敢迎接挑戰,邁向充滿智慧的未來生活。
原始新聞來源 引導學生融入AI世界 竹市載熙國小榮獲「人工智慧教育」績優學校 臺灣郵報.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