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至聖文化藝術學會「至聖獎」書法比賽 傳承文化創新藝術
【記者宋吉清/基隆報導】臺灣至聖文化藝術學會舉辦的「至聖獎」書法比賽落幕,今年邁入第五屆吸引各地書法愛好者齊聚一堂,以筆墨揮灑情感、傳承文化之美。理事長趙蕙芬表示,學會多年來致力於推廣書法教育,期盼讓更多民眾在這個數位化時代中,重新找回「寫快樂、寫健康」的生活態度。她強調,書法蘊含著氣勢、豪邁與快樂的特質,那份書寫時「抒發心情的感覺」,是人工智慧(AI)無法取代的創作精神。
趙理事長特別指出,傳統書體的美感與精神是世界獨有的文化瑰寶,其結構之嚴謹與韻律之流動,展現了東方書藝的深邃底蘊。今年比賽,非常特別的是德國的羅南德教授(Professor Roman)不但通過初賽的評選,且親臨現場參與決賽、觀摩與交流,讓活動更具國際視野。趙理事長感動的表示,連德國教授都對臺灣傳統書體讚譽有加,證明這種書法文化藝術之美已能跨越文化界限,成為藝術的共同語言。她期盼能持續將書法之美推向國際舞台,讓更多人認識臺灣書藝的深度與魅力。
作為本次活動的與會貴賓及評審之一,《書法教育月刊》社長、知名書法家蔡明讚老師亦分享了他對書法教育的見解。他表示,推廣傳統文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使命,尤其在手機、平板盛行的時代,孩子動手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更凸顯書法教育的價值與必要性。蔡老師回憶過去的教育環境,老師對寫字要求嚴格,雖然規範多、要求高,但正是這樣的訓練,培養出專注與堅毅的品格。他強調:「書法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種心境的展現,字能反映人的內在氣度與精神。」
在評審面向上,蔡社長表示,本次「至聖獎」以大字書法為主題,作品屬於日式書法的「少字數」類型,著重於書寫者的筆法、章法與藝術性。評審團將從筆線質量、構圖完整性、藝術造型性與時代感等多重面向進行評比。他指出,筆法講究線條的力度與變化,章法需展現完整的視覺張力,而藝術性則在於「師古而能創新」,唯有在古典技法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方能寫出具有時代精神的作品。
「至聖獎」書法比賽不僅是一場筆墨技藝的競賽,更是一場文化心靈的對話。透過臺灣至聖文化藝術學會與書法界的共同努力,傳統書藝在創新中延續,在時代中再現光華,展現出「以書養心、以藝傳道」的深刻文化意涵。
原始新聞來源 臺灣至聖文化藝術學會「至聖獎」書法比賽 傳承文化創新藝術 臺灣郵報.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