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羅伯特/雲林報導】
為強化地方溝通、消弭對風力發電的誤解,台灣綠電應用協會與瑞風能源於10月26日共同邀請屏東枋山鄉居民前往雲林縣崙背鄉風力發電案場實地參訪,透過眼見為憑的方式,讓民眾近距離了解風力發電設施運作的真實樣貌,親身理解風電與環境如何共榮共存,而非停留在危言聳聽的謠言與二手資訊。
四十多位枋山鄉民眾步行到風力發電機的正下方,特別停下來安靜聆聽其運作聲響,並觀看週邊農田的耕作現況。楓港的張先生表示,他站到風力發電機的正下方,發現風機一邊還在運轉,但這麼近的距離聽到的居然多是自然風聲與鳥鳴,風機聲音反而不明顯。「真的站在這麼近,沒感受到什麼影響,跟外界傳說差很多。」他表示百聞不如一試,他看完之後相當放心,回去之後也會把這次參觀看到的感受分享給鄉親。

另一位楓港社區發展協會的洪先生表示,原本他聽地方耳語說風力發電機會影響農作和蒼蠅授粉,讓農民造成損失,但實際到現場除了看到農田作物依然和風力發電機共存,田間相當多的蒼蠅和蜻蜓等昆蟲飛舞,可以感受到生態維持得很好,覺得反對風力發電的民眾應該也來現場看看,才不會一直誤解,以訛傳訛。

除了讓民眾用感官體驗,瑞風能源團隊也這次特別準備一支分貝儀來量測現場的實際音量,除了在風力發電機正下方,也在距新型風電機組50公尺、100公尺的距離分別進行測量,量測結果顯示聲音約為64.4至67.1分貝,與背景自然風聲幾乎相同。作為對照參考,一般家庭冷氣室外機的聲音約為60至70分貝,顯示新型風機的運轉聲音極低,與坊間謠傳「會噪音擾人、把人逼瘋」的說法有相當大的落差。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涵強調,綠電應用協會舉辦參訪的宗旨是希望讓大家看到更多先進的案場,讓大家了解去碳能源的優點,破除過時的誤解與謠言。台灣的再生能源比例僅10%左右,期望可以有更多對土地友善的去碳能源進一步擴大比例。
不少居民表示,透過這樣實地參訪活動,讓他們能更直接理解風電的真實運作,也減少了先前對噪音與生態影響的疑慮。瑞風能源執行長許嫺音也指出,現在科技日新月異,現在新型的風機經過進化與改良,噪音已經大幅減少,到現場實際聽起來自然的風聲和蟲鳴鳥叫甚至比風機更大聲。她也期望透過第二波參訪,讓地方居民親眼對照實況,持續化解疑慮。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