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自產茭白筍~人與動物有福同享
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了向都會遊客介紹農村生態,特別將兒童動物區營造成類似傳統農村的樣貌,除了讓參觀遊客能夠體會田園風光之外,還特別開闢了一小片農田,每年邀請都會小朋友參與食農教育-農村生態體驗營,親自下田耕種,並認識涵養我們生活所需各類農作物的土地。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營隊活動也進入尾聲,在小朋友和工作人員的努力之下,今年採收的農作物,除了讓參與的學員帶回家享用之外,剩下過熟的作物或是非供人類食用的葉子等部分,也可以提供給園內的動物朋友,一起享用豐盛的美食。
傳統的農作模式主要是依照在地的資源建置而成,較常會使用容易取得的土、木頭等材料,不知不覺順勢營造出與自然互相依存、豐富多樣的棲息環境,讓青蛙、蛇、鳥類等動物能持續存活。但隨著工業發展,機械工具、化學肥料、甚至水泥化灌溉渠道等,促成大規模、更追求效率的農作生產模式,以前常見的土堤、林木及埤塘,快速從農村消失,與傳統農村環境依存的本土動植物,當然也不復存在。
為了讓都會遊客有機會認識農村生態,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別在兒童動物區開闢出來的農田,舉辦了食農教育-農村生態體驗營,依作物的種類,分成水稻的「呷好稻香報」、芋頭的「芋來芋香」以及茭白筍的「春耕美人腿」三種不同的營隊供小朋友參與。今年3月27日開始的茭白筍體驗營,到11月6日圓滿豐收,半年多的時間裡,雖然曾經因為疫情暫停一次課程,大家依然很有元氣回到動物園,共同將田裡面甜美的茭白筍採收,並帶著分配到的茭白筍回家享用。但只要是農作物,當然也會有賣相比較差或是人類不能吃的部分,像是茭白筍的葉子以及過熟的花心茭白筍,就可以提供給園內的動物們食用,讓動物跟營隊參與者同享「美食」及福氣。
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去年的食農教育營隊全部取消,而今年的營隊也沒能讓參與的小朋友體驗完整的課程,但相信明年動物園還是會繼續舉辦這種有意義的營隊,歡迎有興趣的家長以及小朋友,持續關注動物園的官網及粉絲專業,裡面有非常多的活動讓大家參與,也特別感謝桃園以及苗栗農業改良場所提供的幼苗,讓大家有機會在臺北就能體驗耕作的樂趣。
記者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