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家喻戶曉的童年動畫片—〈魔法阿媽〉王小棣訪談

王小棣導演,臺灣知名電影、電視劇的編劇和導演,擅於觀察社會各階層人物並描寫、以戲劇呈現。1979年成立民心影視公司,擔任電影副導演和部份編劇,數度獲得金鐘獎最佳製作,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的肯定。這次特別邀請今年作品即將經典重映的代表人物王小棣來分享台灣本土手繪的第一部長篇劇情動畫《魔法阿媽》。

看完宮崎駿的電影成為靈感來源

王小棣導演說,這部片的靈感來源來自於她跟黃黎明一起看完宮崎駿的「螢火蟲之墓」後,感到非常得感動和震驚,覺得動畫可以有很多種表現方式,決定帶著對動畫片的感動,攜手一起完成這部家喻戶曉的《魔法阿媽》。

《魔法阿媽》背後來自於黃黎明對媽媽的真摯情感

《魔法阿媽》的劇本是黃黎明寫的,主角阿媽就是黃媽媽,看著媽媽轉變成阿媽的改變,寫出對媽媽的情感描繪,用魔法來描訴媽媽那個年代的女性,儘管資源貧困,還是有克服萬難的本領。影片的發想起源來自黃黎明接到一通母親的電話,內容是抱怨照顧孫子時遇到的狀況,接完電話後,黃黎明腦海裡浮現了一個「把阿嬤賣掉」的靈感,想將劇本以動畫片形式呈現出來,片中豐富的祖孫情感讓人深深感動。

《魔法阿媽》強大的團隊成就了這部動畫

麥仁杰19歲參與全國漫畫大擂台獲得第一名的殊榮,在魔法阿媽中擔任片中角色設計、動畫方面事務,從小生活在民俗寺廟旁,將自己的宗教信仰加上對動畫豐富的想像貫穿在片中。再來是文英阿姨的配音,到現在一定都還是深刻感受,刀子嘴豆腐心完美的呈現了那個年代阿媽非常強悍的性格。最後是史擷詠老師的作曲配樂,台灣知名三金得主的配樂家,搭配著交響樂的方式環繞片中。最後與韓國的動畫工作室Plus One Animation跨國合作完成了這部經典的動畫片《魔法阿媽》。

金馬獎上從缺的最佳動畫獎

 金馬獎上因評審人員覺得影片過於提倡迷信而從缺最佳動畫獎這個獎項,是許多人忿忿不平的一件事,王小棣導演表示:「什麼事情你全力以赴了,真的做了,就不太會去想這個事情」。當獲得臺北市電影節首獎的時候,在中山堂公開放映影片時,聽到小朋友們的笑聲,當下那種感動覺得一切的苦都值得了。追求台灣原創電影的這條路雖然苦,但很值得!

◼ 《魔法阿媽》的延續和數位修復的文化保存

《魔法阿媽》11/26在電影院有4K數位修復版經典重映,明年也準備有舞台劇的改編,還有籌備二部曲的計畫,王小棣導演說: 「電影就是最清楚的一個時光膠囊」,現在大家談論的元宇宙,除了年輕人的創造力以外,相信更多是需要來自於以往的影響。這些大小文化都是代代相傳的,電影把許多人的努力、奮鬥跟時代的變遷都保存在裡面,所以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感謝國家影視廳致力於文化保存、數位修復的推廣,也非常期待《魔法阿媽》二部曲的到來。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