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職場性騷擾層出不窮,根據調查顯示,15.3%學生坦言打工時曾遭遇性騷擾。勞動部近日公布「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訂定準則」指出,不適當的凝視、觸摸、擁抱、親吻或嗅聞他人身體,都可能觸犯職場性騷擾。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龍芝寧呼籲推動社會變革,完善被害人權益保護,杜絕權勢性騷擾。
女性易遭言語騷擾 男性常被視覺騷擾
根據1111人力銀行2023年6月17日發布的調查指出,約有15.3%受訪學生坦言打工時曾遭遇性騷擾,其中女性遭到言語騷擾居多占77.8%;男性則最常遇到視覺騒擾占80.1%。
雖然性別不同,但處理的方式卻是相差無幾,有63.6%當下都選擇隱忍假裝沒事,45.4%想辦法閃躲避開,31.8%跟親友同事訴苦,只有27.2%當場拒絕。而加害人身份,主要是工作場合中不能得罪的「客人」以及朝夕相處的「同事」。
立法院2023年修正「性平三法」後,勞動部接連訂定相關子法,根據近日公布「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訂定準則」指出,不適當的凝視、觸摸、擁抱、親吻或嗅聞他人身體;寄送、留置、展示或播送性要求等,都可能觸犯職場性騷擾。
▲ 網友熱議構成性騷擾的五大行為網路聲量排行。(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專家:許多性暴力本質在於權力不均等
龍芝寧表示,許多性暴力的本質並非是性慾,而是權力結構上的不均等。MeToo(我也是)運動風潮反應了在職場充斥著性別及職權不平等的現象,讓加害者能透過侵犯他人的身體界限、展現權力,進而獲得控制感。尤其對於剛出社會新鮮人或打工學生來說,不論何種性別,更容易因懸殊的職權不對等而遭遇受權勢性騷擾。
對於打工學生族群遭受這些職場性暴力對待,選擇隱忍不說,不是不覺得受傷或可以接受,也不表示已經原諒對方;而是背後有著數不清的遲疑與困惑,包括:不知道怎麼說與該說些什麼、不知道該跟誰說、不知道有誰會相信、不知道說了會怎麼樣(是否會被報復、檢討、汙名與攻擊)…等。當受害者這些疑慮無法確定,也就無法如旁觀者一般冷靜且肯定表達出來,更何況進行求助標準程序。
MeToo話題的存在,不只是支持「受害者」族群,而是對於權勢性騷產生集體意識改變,促使政府加速完成「性平三法」修法,完備「友善」被害人的權益保障及服務。證明透過個人的發聲加上團體的力量,可以推動社會變革,使性暴力問題成為全體關注的課程。
龍芝寧認為,在學校教育層面,加強學生個人維護與尊重身體自主權的課程,尤其在未來職場中講求倫理、輩分、職階,當發生上對下的霸凌欺壓事件中,如何捍衛自身權益。進而擴展社會參與、性平共好的素養課程,引導學生探討性暴力被害人的處境及難以求助的原因,破除性別偏見、歧視,譴責與終止性暴力,共同打造求助無畏的友善環境。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6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