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風暴連環爆!如何吃才能保護身體不受傷害? 陳宜民醫師研究揭驚人發現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紅麴製保健食品普遍被認為有助降低血壓與膽固醇,近年紅透半邊天,不料日本小林製藥生產的紅麴健康食品,卻疑似在短時間內造成多人死亡、百餘人住院,其中多人是因腎功能異常而洗腎。令人驚訝的是,日本官方最新公布的「禍首」,竟然是一種醫界普遍相當陌生具抗生素特性的化合物──軟毛青黴酸(puberulic acid),令全案更將撲朔迷離。

而無獨有偶的台灣蔬食餐廳爆發「邦克列酸」食物中毒案,目前4名住在加護病房的重症個案仍昏迷中、處於危急狀態,主要評估肝功能能否自行恢復,若無法就可能得換肝。

邦克列酸非無中生有 這樣做避免食物被污染

台灣預防醫學學會理事長陳宜民醫師表示,邦克列酸的產生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在中性環境、低鹽、溫暖潮濕且須有油脂的環境下產生,並不是容易發生的情境,民眾無須擔心特定食品而不敢食用。

邦克列酸可能污染的食物,多發生在自製的發酵食物,如玉米、椰子果肉等,也可能出現在穀、麥類磨漿後沒有馬上製作,或製成品沒有冷藏保存導致變質的澱粉類,如河粉、涼皮、糯米圓;其他像是乾木耳、乾銀耳等須長時間泡發食物,也容易導致毒素增加。不過,只要食物有妥善保存或完全發酵、酸性(pH4.5以下)、沒有加油脂,邦克列酸不易產生,就不用過度擔心;但這類食品若因保存不當而發酵,容易滋生細菌,就不應再食用。

馬兜鈴酸會致癌 對症下藥、勿信偏方

至於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的基因突變物質中最強的,並高於尼古丁及紫外線,1993年就有先關醫學期刊研究發表,約 100名比利時女性使用含馬兜鈴酸的草藥作為減重治療後,發生腎衰竭,還有很多人併發膀胱及泌尿道癌。致癌原因代謝物進到細胞後,會跑到基因染色體上與核酸結合,進而導致癌症的發生。

陳宜民醫師指出,由於馬兜鈴酸在國際引發大規模腎臟問題使有所聞,加上近年來已知其有很強的腎毒性及致癌性,台灣高達近 8成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患,可能使用過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可能與肝癌的發生有關,希望藉此研究提醒肝病患小心用藥,對於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患,建議定期就醫,並遵從醫師處方,並找合格的中醫師診治,千萬不可以相信偏方。

GNMT會保護腎臟 有望成肝癌治療新解方

輔大醫學院生物醫學暨藥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宜民研究團隊發現,肝臟中有抑癌基因「苷氨酸氮甲基轉移酵素」(GlycineN-methyltransferase,簡稱GNMT)參與具腎毒性之馬兜鈴酸(aristolochicacid, AA)的代謝;GNMT可促進馬兜鈴酸代謝成較不具毒性的代謝物,因此可保護腎臟組織不受到馬兜鈴酸代謝物的破壞。該研究發現馬兜鈴酸亦會刺激 GNMT入核,對於 GNMT進入細胞核內後,如何調控肝臟解毒系統中的酵素來代謝馬兜磷酸的分子機制,有深入的探討,解開了 GNMT入核之謎。此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

同時,陳教授的團隊利用 GNMT啟動子發展篩藥平台,找到會促進 GNMT表現的藥物、初步結果發現:「可以治療肝臟疾病、包括肝癌」將是醫療研究上的一大突破,讓肝癌治療能有新解方。

【延伸閱讀】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案1120人就醫 我國26例本週將召開專家會議

「西布特羅案」食安辦:排除流入風險 但無法排除或證實檢驗受污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4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