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放 短耳鴞 回歸大自然 垵湖師生參與見證

上個月初在金門航空站誤觸防鳥網的 短耳鴞 ,經過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救傷站的細心治療之後,評估健康狀況適合野放,昨日野保協會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野鳥救傷經費支應單位)選定金城歐厝進行野放,讓其回歸大自然之中。

圖說:上個月初在金門航空站誤觸防鳥網的短耳鴞,經過細心治療之後讓其回歸大自然之中(圖片來源:金門縣政府)

這隻短耳鴞是在今年的2月2日,被發現懸掛在機場外圍布建的防鳥網中,負責巡視的機場人員發現後,即刻通報金門縣政府緊急送往野保協會救傷站救治。經過協會獸醫師陳亭的檢查之後,短耳鴞的翅膀或羽毛並沒有發現傷勢,只有跗蹠(鳥類腿部以下至趾的部分)有些外傷、紅腫、發炎、瘀青的狀況,經過緊急傷勢處置後,恢復的狀況十分良好。
昨日下午三時左右,野保協會與金管處人員,在歐厝進行野放作業,同時邀請鄰近的賢庵國小垵湖分校師生共同參與,讓孩子們對金門的野鳥生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對於金門在地鳥種的生態能有更多的認識。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黃怡平表示,短耳鴞是二級保育類,在野生動物保育法上是歸類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類,經過委託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一個月治療之後,選擇於昨日晴空萬里的好天氣進行野放。
黃怡平說,金管處對於金門地區的生態十分重視,猛禽野放的機會也是很難得,因此特別邀請小學生們一起見證野放過程,不只可以讓學童進一步認識到金門國家公園的保育工作之外,還能近距離來認識短耳鴞,將保育的觀念向下扎根。
難得見到猛禽鳥類,學童們相當興奮,也表示這些鳥類與他們印象中的貓頭鷹有所不同,他們所聽聞到的猛禽應該是龐然大物,但是親眼看到短耳鴞卻覺得長相十分小巧可愛,顛覆他們的想像。而獸醫師陳亭仔細向學生們解釋為何選擇此時進行野放,她指出,金門是短耳鴞過冬的停留地點,到了夏季會飛往他處,現在已經是春天,所以在觀察牠的身體狀況許可下盡快野放,才不會錯過短耳鴞的遷徙季節。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遭到網具陷阱纏繞是金門地區猛禽的主要救傷原因,其中又以短耳鴞及紅隼兩種喜愛於農地活動的猛禽最容易受害,這些猛禽主要捕食小型哺乳類及鳥類,可以減少田間鼠類及小型鳥類的數量,是農民的好幫手,呼籲民眾減少使用網具防鳥,改以猛禽棲架等方式驅鳥以達到生態友善。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