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轉型&後疫情時代醫療科技新思維

智慧城市轉型&後疫情時代醫療科技新思維 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今(21)日在台北市第二行政中心11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智慧城市轉型&後疫情時代醫療科技新思維」研討會,由衛生福利部石崇良常務次長、臺北市政府黃珊珊副市長、衛生局黃世傑局長以及產、官、學各界專家等共襄出席。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球肆虐,臺灣醫療能有更多智慧科技的協助,進而達成效率抗疫與健康成效。石崇良指出,科技防疫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2019年防疫過程中,透過遠距醫療的發展,已成為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與新常態。

石崇良指出,2018年5月衛福部正式發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也已開放了離島以外,5種特殊情形的遠距醫療應用場景,包括急性出院的追蹤,慢性病病人的照護、長照的住民健康管理、居家遠距醫療、國際醫療等。

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從108年末至今,已經1年多,國際的疫情尚未控制下來,全球每天都有超過50萬人確診。大家都在問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臺灣目前很安全、生活正常,是因為目前臺灣邊境管制相當嚴格,有零星確診案例就可以馬上被攔截下來。

黃珊珊表示,臺北市政府在防疫的過程中,秉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做了很多的防疫應變演練,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是臺北市防疫政策和計畫推動的核心局處,協助市府建立防疫的指揮體系,並在109年1月2日成立跨單位合作之應變小組,包括醫療院所落實整備工作、盤點醫療院所防疫物資,維持安全儲備量,完善管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處置流程等,掌握醫療量能。

黃珊珊說,像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安心檢疫所、警消醫護加油棧、口罩販賣機等,除了超前部署也要持之以恆,衛生局到現在還是每天觀測國內外疫情變化做報告,讓市府能夠彈性調整相關政策。

黃珊珊指出,藉由18年前SARS的經驗,可以快速整備防疫系統網絡,像智慧多功能系統、傳染病通報系統、追蹤者接觸系統、防疫追蹤系統、防疫物資管理資訊系統、中央追蹤管理系統、醫療整備、臺北市傳染病防治網、感染管制和醫護及社區公衛人力籌組等。疫情期間,衛生局站在防疫的最前線,掌握市府體系的防疫能耐,整合、動員各局處資源。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指出,因應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臺北市是國家首都,也是臺灣國際交流最頻繁的城市,防疫視同作戰,守住臺北市的疫情,對於守住全國的疫情具有重要性關鍵。

黃世傑表示,臺北市在這次的防疫作為亦快速的橫向溝通及整備資源,除了盤點醫療量能,以掌握臺北市收治量能、24小時防疫專線、成立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者關懷服務中心、配合推動減少居隔/居檢者到院就醫感染風險之通訊診療服務、建立「臺北市新冠肺炎專區網站」建置防疫SOP中英文版、定期召開應變會議等,也做了許多創新的防疫作為,像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安心檢疫所、臺北酷課雲、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等。

黃世傑說,科技防疫在本次疫情防治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受疫情的影響,醫療體系、檢驗量能與治療照護效能也都面臨嚴峻的考驗!如何建立與疫情共存的健康新常態並重塑智慧健康新樣貌,也都是後疫情時代各產業型態再次轉型的契機,臺灣醫療發展進步毋庸置疑,而在疫情的推波下,生技產業也進入另一波高峰,地方政府亦應協助產業與民眾共同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與改變,創造新的機會與可能性。

記者